工作交流

市工商局深化机关作风建设

推进商事制度改革成效明显

2017年05月03日 浏览量: 来源: 廊坊市级机关作风整顿领导小组办公室 作者:

廊坊市深化机关作风整顿工作简报 

第7期

2017年3月8日

按:按照市委主要领导批示要求,现将市工商局深化机关作风建设推进商事制度改革情况印发,请各级各部门认真学习,并结合自身工作实际,高度重视深化机关作风整顿工作,真正把作风建设与日常工作相结合,以提供优质高效服务强化工作落实。

在深化机关作风整顿工作中,市工商局以强化“四个意识”为统领,不断创新工作思路与举措,大力优化营商环境,全面深入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全市市场主体持续快速发展,连续两年同比增速在22%以上,截至2016年12月底,全市市场主体总数达26.93万户,其中企业总数达7.5万户,新登记企业连续两年同比增长35%以上,全省排名第二,全市万人拥有市场主体数量达到590户,全省排名第三。

一、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激发市场活力和创造力

一是严格执行“先照后证”,落实“双告知”。2016年,工商前置许可审批事项由原先的216项减少到37项,减少82.87%,除法律另有规定和国务院决定保留的工商前置审批事项外,企业注册登记时一律不再需要提交前置许可文件。涉及后置审批事项的,企业登记时,主动告知申请人取得执照后,需要办理相应审批手续方可经营;企业注册后,及时主动函告相关后置监管部门。二是实行“多证合一、一照一码”。积极协调质监、国税、地税等部门,自2015年10月1日起,全市实行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积极协调统计、发改等部门,自2016年6月1日起,将统计证纳入“多证合一”登记范围,在全市实行“四证合一、一照一码”。积极协调人社、公安、发改、统计、编办、政府法制办等相关部门,自2016年10月1日起,将社会保险登记证纳入“多证合一”登记范围,在全市实行“五证合一、一照一码”。积极协调国税部门,2016年11月初,安排部署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和税务登记证“两证整合”,自11月22日全面实施,比国务院规定的12月1日实施提前9天。积极协调公安部门,自2017年2月份开始,将公章刻制备案纳入“多证合一”登记范围,实现“六证合一”。三是放宽注册资本认缴与登记条件。公司在进行登记时,工商机关只登记股东认缴的注册资本总额,不再登记实收资本,申请人无需提交验资报告,实缴改认缴使注册公司“门槛”和创业成本得到大幅度降低。除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国务院对特定行业注册资本最低限额另有规定外,取消有限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等注册资本限制;取消公司设立时股东首次出资额、货币出资额、股东发起人2年内缴足出资等限制。四是简化市场主体住所登记手续。公司登记时申请人提交住所(经营场所)合法使用证明即可予以登记。对股权投资企业、电子商务、软件设计、动漫游戏等无需前置审批的企业,其住所在同一县(市、区)范围,实行“一址多照”或“一照多址”。在此基础上,允许利用闲置的商业用房、工业厂房、企业库房、物流设施等资源,改造和建设各类众创空间。放宽“住改商”登记条件。对利用住宅从事电子商务、文化创意、科技研发、软件开发、翻译服务等不污染环境、不影响居民生活的市场主体,免予提交利害关系人证明。对在众创空间、科技园、孵化园、创业园、创业基地等集中办公区域内,创业初期尚不具备或不需要实体办公条件的新型市场主体,可以采用企业集群注册模式,由该企业提供住所托管服务,组成企业集群。五是放宽企业字号名称登记条件。允许迁移企业在名称前使用有投资关系的控股法人股东名称简称,名称中的行政区划可以加括号,高效做好京津产业转移和转型升级登记服务。六是有条件下放登记注册权。2015年下半年,除市属以上国有股权投资设立企业、有限公司、子公司、分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外,将注册资本3000万元(含3000万元)以下集团公司、有限公司(分公司),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下放到广阳区、安次区工商局登记,在全省系统下放力度最大。七是加快电子营业执照应用。2015年11月,开始在新设立规模较大科技电子商务企业中试行电子营业执照;2016年6月,又扩大到全行业试行,为547户核发了电子营业执照。

二、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建立新型监管方式

把创新方式、主动服务作为作风转变的重要手段,建立新型监管方式。一是市场主体年检改为年报。自2015年开始,工商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积极推进以年报公示工作为重点的监管方式改革,不再对市场主体进行年度检验,市场主体自行在网上进行年度申报,局机关对登记事项进行抽查、公示和处理。2016年,全市公示市场主体17.6万户,年报公示率为82.52%,超额完成省定目标任务。抽查结束后,将抽查记录和抽查结果录入河北经济户籍系统;对检查中发现的违法行为,依法进行行政处罚的,及时向社会公示处罚信息。二是持续推进“双随机一公开”。“双随机一公开”就是在监管过程中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抽查情况及查处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这项制度是国务院办公厅于2015年8月要求在全国全面推行的一种监管模式。首先,系统内部由巡查制变为“双随机、一公开”。过去的巡查制要求工商部门每年到每个市场主体进行监督检查,现在是进行随机抽查。建立检查事项7项、子项16项的监管清单,建立110人的执法人员名录库,将27万户市场主体纳入抽查名录库。同时,从一个县局试点发展到全系统推开,从最初的手工摇号,发展到使用软件系统,抽查事项扩大到企业公示信息、经营行为等七个方面。其次,牵头抓好全市“双随机,一公开”。牵头起草《推广“双随机、一公开”联合抽查规范事中事后监管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等文件,组织召开全市“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推进电视电话会,严格行政审批事项管理,理清市场监管职责。截至目前,全市共有27个成员单位建立市场主体名录库,完善796名检查人员名录库,汇总梳理334项抽查事项清单;确定工作较好的县(市、区)和市直相关部门,先行先试,总结经验,在全市推广。

三、推进简易注销登记,确保市场主体退出便利

真正为企业和创业人群着想,为市场主体退出搭建绿色服务通道。一是加快企业简易注销。自2016年5月开始,确定了安次、香河、文安三个县(区)为试点,开展企业简易注销登记;8月底,对全面推开企业简易注销进行安排部署,提出具体落实意见;10月1日起,全市全面推行企业简易注销工作。截至2016年底,共受理企业简易注销申请8户,办理企业简易注销3户。二是试点个体工商户简易注销。2017年1月,我市被省局定为全省两个试点单位之一,推行个体工商户简易注销登记。近期以来,通过宣传发动、完善制度,加强部门间的协调,全面推进个体工商户简易注销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