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交流

市财政局绩效管理体系经验介绍

2016年12月01日 浏览量: 来源: 廊坊市级机关作风整顿领导小组办公室 作者:

编者按:10月28日,我市召开动员会,安排部署市级机关内设机构和人员目标绩效管理相关工作,旨在进一步加强市级机关工作人员队伍建设,营造创先争优的浓厚氛围,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市财政局开展目标绩效管理改革工作始于2012年底,2014年结合省财政厅部署的全省财政系统行政目标绩效管理工作和自身实际情况,形成了值得借鉴的目标绩效管理体系,为我市市级机关目标绩效管理工作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成功经验。

廊坊市财政局在全省11个设区市中,是目前唯一一个到目前能够完全自主设定指标并且指标能够达到规范标准的;是第一个将重点工作嵌入进行考评的;是唯一一个能够实现结果运用的。

财政局的目标绩效管理体系可以概括为“一基础、四环节、一主线、一支撑、一保障”,即以标准化为基础,以绩效计划、绩效监控、绩效考评、绩效改进为主要环节,以绩效沟通为主线,以信息化为支撑,以结果应用为保障,环环相扣,协调运转,成为管理的大平台和总抓手。管理内容涵盖财政工作各个方面和环节,包括基本职责、重点工作、创新工作、上级部署工作、特别加扣分项目、科室党风廉政建设和个人德勤廉情况。特点总结起来可以归纳为:

一、统筹兼顾,突出重点

在构建绩效指标体系中,在指标确定过程中,一是坚持战略导向,突出重点。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和省厅工作重点,全面承接上级工作部署、组织目标和职责任务。年初由办公室专门组织梳理、党组会确定全局重点工作,要求科室全部纳入本科室考评指标,并与履职指标相区分,适当加大考评权重。二是坚持精细化、规范化管理。履职工作指标从时间、数量、质量三个维度严格规范指标评价标准及评价方法,依据上级要求、历史数据和同行业先进水平确定标准依据,确保各项工作全面落实。

二、过程管理,持续改进

坚持过程控制和结果提升并重,注重节点控制和过程留痕,强化动态监控,实行周记录、月小结,实时改进完善各项工作,不断提升管理效能和水平。指标执行中,上下级之间、同级之间相互提醒,及时发现问题,共同进行纠偏,真正发挥工作合力;实施考评后,根据绩效结果反映出的问题,组织广大干部查找工作、管理中的不足,有针对性地采取改进措施,实现工作质效和干部素质的不断提升,确保工作持续改进。

三、夯实基础,流程再造

一是夯实制度基础,研究制定全面推行标准化绩效管理的指导性文件,制定《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加扣分办法》以及《结果运用办法》相关制度文件,形成全面系统的绩效管理制度体系,建立起目标明确、导向明确、预期明确、结果明确的全过程管理流程。二是聚合管理资源,再造业务流程。政务管理方面,组织办公室、人教科、机关党委、纪检监察室等科室出具全局共性管理指标,每个指标背后都有具体的制度作为支撑,梳理修订了政务管理制度20余项;业务管理方面,按照预算编制、执行、调整、决算、监督的基本环节,组织相关科室制定统一考评指标,再造业务流程,通过工作流程全方位动态监管,把内部防范和外部监督寓于管理之中,各项流程便捷顺畅,风险防控机制更为严密。

四、全员参与,注重沟通

把绩效沟通作为绩效管理的灵魂与主线,贯穿于绩效管理各个层级,渗透于绩效管理各个环节,引导全体干部积极参与管理全过程,最大限度地凝聚集体智慧,增强对标准化绩效管理的认同感。制定办法时,反复讨论,集思广益,提升管理体系的科学性;确定绩效指标时,上下联动,持续沟通,实现组织目标和个人愿景的有机统一;建立创新性和突破性项目特别加分制度,征求全体干部意见,发挥干部的主管能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