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市双拥工作专栏
我市打造军转干部进高校专项培训的“廊坊”模式 第二批7名脱产培训军转干部学员进入实训
记者从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获悉,9月23日,我市7名军转干部走进廊坊师范学院,开始为期一年的融入式带薪脱产教育培训。这是我市第二批军转干部进高校。
据了解,军转干部培训是军转安置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组织军队转业干部进高校培训,是党中央关于做好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期间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的重要部署,是加强和改进军转安置工作的客观要求,是安置好使用好军队转业干部的一项特殊举措,对于更好发挥军队转业干部作用,促进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与地方干部人才队伍建设协调发展,确保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期间军队转业干部安置任务的顺利完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17年,我省启动军转干部进高校培训工作,确定了河北大学等十二所高校作为军转干部培训基地,廊坊师范学院是承担省军转干培训任务的十二所高校之一。2018年,为做好培训工作,我市结合自身实际,综合考虑安置单位工作性质、岗位专业要求、军转干部学历、工作经历等因素,本着就近原则,在廊坊师范学院合理设置课程,确定了思想政治教育、法学、产品设计和视觉传达设计等专业,同时科学制定和实施培训计划及教学管理规定。我市7名首批脱产培训军转干部学员结合个人实际,分别选择了相应的专业参加培训。
据了解,专项培训学员从上年度安置定岗定位后专业不对口的军队转业干部中选派,一般选派副团职以下(含相应专业技术干部和文职干部),年龄在45周岁以下的军队转业干部,在兼顾军队转业干部个人意愿前提下,由接收单位提出人选,各市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主管部门审核确定后,报省军转办备案。
军转干部带薪脱产培训,在接受培训期间,纳入在校学生统一管理。与高校学习同步进行,分两个学期,为期一年。培训方案体现专业化、个性化。培训采取“理论+实践”模式,一年内完成40周课程培训,并利用寒暑假时间安排一定学时的岗位实训。培训期间用人单位不安排学员工作任务,参训学员享受本单位在职人员同等待遇。
下一步,市军转办将会同承训高校、接收单位共同组织实施考核。重点考核学员的在校表现、专业课程和实训成绩,并开展优秀学员评选,重点把握好学员选派、课程设置、学员管理考核评估等环节。同时,将学员的培训表现、专业成绩、实训成绩等综合考核情况作为干部培训材料纳入档案,及时总结鲜活经验,打造军转干部进高校专项培训的“廊坊”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