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交流

市民宗局、市科技局、市环保局、市民政局结合实际 把握重点 突出特色以扎实举措推动机关作风整顿有效开展

2016年05月24日 浏览量: 来源: 廊坊市级机关作风整顿领导小组办公室 作者:

市民宗局转变作风出实招,服务群众重实效。一是接好“天线”,插好“地线”。深入学习全国宗教工作会议、全国城市民族工作会议、全省民宗局长会议精神,吃透上级精神,准确领会中央、省市委领导同志对民族宗教工作的指示要求,明确下一步工作努力方向,接好政策“天线”。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宗教政策法规学习月”和“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宣传党和国家的民族宗教政策;精心部署调研,选取民族宗教领域重点、难点工作,深入少数民族群众和信教群众察民情、听民意、解民困;进一步创新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形式,把全面的医疗知识、先进的种植养殖技术、丰富的文艺节目,送到少数民族群众手中,把党和国家的温暖送到少数民族群众的心坎儿上,连上基层“地线”。二是拧紧“发条”,加足“油门”。聚焦民族宗教“四同发展”目标,围绕“六个着力点”工作任务,在推动民族县乡村发展和少数民族特色村镇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强化宗教基层基础工作等方面精准发力,逐一细化落实措施,建立工作台账,拧紧干事“发条”。牢固树立“干工作重在落实”的观念,从关系少数民族群众切身利益的教育、婚丧嫁娶、清真食品监管、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管理入手,进一步转变职能,做好省政府下放的民族宗教行政审批事项衔接和市本级行政审批事项下放工作,强化源头治理,加足干劲“油门”。三是严守“红线”,扎牢“笼子”。严守党的纪律规矩“红线”,坚持把党的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重点做好节日期间廉政提醒工作;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坚持局长负总责,分管领导“一岗双责”,纪检组严格监督检查工作机制;逐级抓落实,局长与班子成员、班子成员与科室负责人分别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承诺书》。筑牢清理问责的制度“笼子”,建立健全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管用机制,做到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以全市“一问责八清理”专项行动为契机,对2013年以来各级下拨的民族宗教资金进行监督检查,对资金下拨、使用情况进行核查,对出现的问题严肃整改问责。

市科技局作风整顿突出“四个实”。深入调研察实情。由局领导班子成员带队,深入基层调研京廊共建成果转化基地建设等项目,了解企业发展瓶颈和实际需求,解决企业困难。面向全市科技型企业发放融资情况调查问卷,将反馈的问题梳理汇总,编印成《融资项目汇编》,发放给银行、投资公司、担保公司等金融机构,促使其制定针对性强的融资产品和融资服务,切实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题。改进管理谋实招。为简化企业办事程序、优化审批流程,新增专利资助网上申报系统,申请人可在系统直接申报。大幅提高专利资助额度,国内发明授权专利每件资助5000元,提高发明人申请专利的积极性。重视培训促实干。举办政策解读会、项目申报培训会、专利培训班等,切实提高企业员工素质。在知识产权宣传周期间,积极走访域内科技型企业,开展知识产权咨询服务,提高企业知识产权意识,引导建立知识产权战略。强化对接求实效。结合5•18经洽会,着力打造企业创新创业平台,举办“双创”与金融对接洽谈会,金融专家现场解答企业融资疑难;组织“创客与创意空间展”和“创新中国”走进廊坊对接活动,为企业提供展示平台,吸引投资机构及创新创业人才的关注;举办“2016年中国设计节”活动,通过开展“京津冀绿色设计走廊”、“家居绿色设计”和“城市绿色设计”三大论坛,吸引优秀的设计人才和创新团队来廊创新创业,着力打造设计产业聚集区,助力创新之城、科技新城建设。

市环保局明确四项重要举措,全面推进机关作风整顿工作深入开展。环评审批提质提速。将8个类别50多个行业的建设项目环评审批权限下放至县(市、区)环保局,简化咨询备案、监测审核、评估初审等审批环节,减少审查层级三分之二以上,审批时限缩短50%。对重大、民生项目开辟绿色通道,特事特办、专人负责,所有审批项目不收取任何费用,实行一次性告知和全方位服务。环境执法敢于亮剑。用好用足环保“两法一条例”,持续开展“零点行动”等整治行动,对各类环境违法行为“零容忍”,该处罚则处罚、该停产则停产、该取缔则取缔。今年一季度,全市开展夜查、联合检查327次,停产整改31家,公开约谈3家,查封扣押10起,强制执行10起,关停取缔28家,实施行政处罚75起。环境信访畅通渠道。认真履行“有访必接、违法必查、事事有结果、件件有回音”的服务承诺,畅通电话、微信、网上举报等渠道,着重在找源头、清积案、建机制上下功夫。1-4月份,共接到环境信访举报554件,已办结529件,其余信访件正在查处之中。环境信息及时公开。通过市环保局门户网站,政务微博、微信和新闻媒体,及时向社会公开环境质量、突发环境事件以及环境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信息,公布环境违法者名单,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环境知情权和监督权。

市民政局全力推动实施三项惠民工程。一是实施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工程。推动各县(市、区)采取社会捐助、财政列支和福彩公益金支持的方式,建立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基金。出台县一级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实施细则,普遍开展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推广三河、香河等县(市)做法,扩大困难家庭肾病免费透析制度覆盖面。二是实施养老服务提升工程。将农村60周岁以上的低保老人、重点优抚对象纳入养老服务补贴范围,按照每人每月60元的标准发放养老服务补贴,实现养老服务补贴城乡统筹。推动未按标准落实高龄补贴的县(区)尽快按全市统一标准将补贴落实到人。支持有条件的县(市、区)适当提高90周岁以上老年人及特困老年人高龄补贴标准。三是实施贫困大学生助学和残疾人专项救助工程。继续实施贫困大学生助学工程,将考入大专以上(含大专)的低保家庭学生、低收入家庭学生和孤儿全部纳入助学范围。调整提高国家一本、二本学生一次性救助标准,由每人第一学年的学杂费、住宿费全额救助,提高到每人1万元。扩大救助范围,将国家三本纳入到救助范围,救助标准为第一学年的学杂费、住宿费全额救助。对生活有困难的在校贫困大学生给予二次救助,适当提高二次救助标准。全面建立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符合条件的困难残疾人按照每人每月不低于55元的标准发放生活补贴,符合条件的重度残疾人,按照每人每月不低于50元的标准发放护理补贴。